“哼!妈妈不爱我了”。
这是近段时间,11岁的二宝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气中有撒娇,有认真,有渴求,有期盼。
如果我迅速回应“妈妈最爱二宝。”他就瞬间转为笑脸,高兴地去做自己的事去了。如果我保持沉默,他就会说:“看看,说到你的心里去了吧?你就是不爱我了吧?”
虽然是玩笑成分居多,可这句话几乎天天出现在我们的对话中,我想二宝是不是有些焦虑呢?是哪件事引起了他的焦虑呢?
兄弟俩的博弈
说巧不巧!小雪,那天我收到了一件神秘包裹。一边拆一边猜,会是谁呢?当看到海澜之家字样时,我有种预感:这包裹会来自大宝。当看到一条由柔粉、奶白、浅灰等颜色搭配成方格式样的羊绒围巾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在微信里问大宝,是你买给我的吗?
“小雪呢,天冷了。买条围巾给妈妈暖暖脖子。”得到了大宝肯定的回答后,我真真切切被来自千里之外的大宝的爱暖到了。
一旁的母亲对二宝说:“睿睿,你哥长大了,知道孝敬妈妈了,你长大了要和哥哥比着孝顺哦!”二宝答应了。我感觉到二宝的情绪里有欢喜,但更多的是落寞。就说:“二宝还小,长大了有能力了,一定会孝顺妈妈的。”
也许是从那时开始,二宝开始害怕得不到妈妈的爱了。
还有一次。不记得是在什么情况下。在我和二宝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我说道:“那我就带着退休金找你哥去。”二宝紧跟着说:“看看,露馅了吧,你就是不爱我了。”
“妈妈,你不爱我了。”这句话反复出现,其实就是二宝在向我发出邀请,他敏锐地感受到家里爱的气氛变得稀薄了,使命在召唤他营造亲密感。
爱需要及时回应
无疑,自幼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的二宝。有他与生俱来的生存压力。《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中说到,我们的任务是同孩子的本质友好相处。这段时间,二宝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过来拥抱我。无论是在厨房,在餐厅,还是在沙发上。只要看到我,二宝就会一边抱一边说:“妈妈,我爱你。”我也赶紧回应:“宝贝,我也爱你。”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真的能感受到爱的暖流在家里流淌。
我想到自己小时候是羞于表达爱的。不敢在家里大声唱歌,羞于对早上出门工作的家人说:“注意安全,早点回家。”这是我继承父母的情感模式。我不时会回想起若干年前,我和父亲在二姐家面对面坐了半个小时,竟然没有想到一句话去交流,没有一个话题去打破几乎冰冻的气氛。当时我就想,我和父亲的交流原来是这么的困难啊!可是,现在父亲已经作古十年了。我却每每想起父亲就觉得有许多话没有来得及和他交流。新世纪的二宝则教会我用语言行为直接表达爱。
爱需要觉醒反思
《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中讲到:调整我们情绪中的能量,使之与孩子步调和谐,这个方法比让他们反过来适应我们的要求有效得多。在养育二宝的过程中,我承认自己身上有很多自负感。《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提到父母的几类自负感(形象的自负感、完美主义的自负感、身份的自负感、规范的自负感、渴望控制的自负感)在我身上都有体现。在这段时间,小升初的各类信息陆续得到反馈。我的心情随之愈加不好:先是二宝参加县里边的语文现场作文比赛效果不好,马上涌起挫败感,觉得自己不是称职的母亲。数学竞赛也是这样,二宝进入复赛本来就存在着争议。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说二宝不行,他不可能进步这么大。可是教他的数学老师力挺二宝参赛,理由是在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小测验中,感觉到二宝进步很大,足以跨进优秀的行列。没想到二宝复赛的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顿时觉得是给别的老师嘴里送话了,于是情绪更加低落、自责。又强忍着不对二宝发作,但是对他的失望也是一览无遗的。我想聪明的二宝一定能捕捉到我的情绪,这也是他反复说:“哼!你不爱我了”的原因之一。
细究起来,这样的情绪是我无法摆脱自己情感印记的表现。因为我小时候成绩非常优秀,那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没有刻意培养孩子,理所当然,我成为父母的骄傲。轮到我做父母,两个孩子在学习方面却不能达到一流,理所当然地不能成为我的骄傲。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意难平,就会把家里的气氛搞得很压抑。
《父母的觉醒》162页写到:我们能否欣赏孩子的平凡?如果父母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无法体验到平凡的经历,那么他们日后也无法容忍自己孩子的平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会伴随着巨大的压力,竭力做到不同凡响,其代价则是牺牲纯真。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教师的子女压力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了。因为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时代成绩都不会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拿最优秀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比。无形中就会把孩子理想化,而一旦教师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成绩平平,教师本人及家庭就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我一直害怕读类似《父母的觉醒》这样的书,觉得自己不是优秀的父母。一直把孩子的各项表现和自己成功与否纠缠在一起。
其实我有很多职业病,不仅没有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还见不得孩子玩。二宝每次在卧室里玩自己的小玩具都非常的投入,于他来说是享受独处的时光,于我则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
《父母的觉醒》讲到:孩子的天性是善于想象的,他们善于用身体、精神、心灵向真正的自我作出回应。孩子只需要一间空屋子,再加上他们的想象力和一个假想的伙伴就够了。一旦他们与自己的内在核心发生联系,就会为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感到开心。如果孩子能自由地同自己相处,就是在保护他们可贵的想象力。读了父母的觉醒,才知道那是二宝在自己独处的时光里自洽。这是非常难得的,二宝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能抽出时间自己与自己相处,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这是多么可贵。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他们早早的就开始接触最本质的自我,开始体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决定怀着好奇的心,看看二宝到底会在哪个方面呈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未来在哪个方向?
父母不能忽略来自孩子的邀请,否则就错失塑造自己的机会,也失去了成为孩子精神伙伴的机会。
就比如那句“哼!你不爱我了。”
本文作者|薛福霞,焦作市修武县修美小学教师
上一篇: 【家风家教故事】传承优秀家风家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