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段时期充满了理智与荒唐、激情与颓废、坚强与无助、情感与叛逆…… ,这就是青春。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Holden),是一个出身于律师家庭的16岁初中生,正在面临第4次退学。夜晚离开学校,前往纽约。住进旅馆,出入夜总会、剧院、酒吧、电影院等,抽烟、喝酒、招妓、约会,痛苦而迷茫。但始终不忘弟弟艾里、妹妹菲苾、邻居琴。向往隐居生活,临行前向妹妹告别,妹妹却要陪伴他一同前往。最终霍尔顿在妹妹的影响下放弃隐居,选择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书中父母失教、社会失位、教师失法。
青春期孩子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已经接近成年人的80%以上,但是心理成熟度却没有跟上,自认为已经“长大”,想要挣脱大人的“呵护”,但是看问题处理事情却很“孩子”;社会上海量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给他们,但只是被动的在接受,由于缺少辨析的能力,他们容易被各种观点所裹挟,不知何去何从。这个时期的生命个体是典型的矛盾综合体,自身的问题、身边的人际关系问题、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时刻在困扰着他们。
孩子们在问题中思考,在冲突中成长!
他们在思考与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的各种关系影响人的一生,母亲在孩子6岁以前给与孩子的亲密抚触,嘘寒问暖,这柔柔的爱是孩子心底一股暖流,温情永远。6岁以后父亲有力的臂膀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可靠,男人的理性思维将会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父母之间的和谐与否影响孩子的一生……
他们在思考人际关系。中学阶段的孩子们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同伴们的评价,别人无意的笑声或者一个手势,就会忧虑一天。无论性情开朗与否,多愁善感始终是青春时期最多的情绪……
他们在思考性。这个问题中国人讳莫若深,父母对这个话题谈之色变, 终究这是一个躲不过的问题,如果我们逃避,它就会变成一道鸿沟,跌落下去,万劫不复,或许它会变成一只老虎,血盆大口,毫不留情的吞噬掉人性……
他们在思考香烟与酒。这是青春期的宣言,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它在向成年人宣告:我长大了,我来了!但是学校与父母的武断,只增加了他们的叛逆……
他们在思考未来。未来是什么?未来在哪里?谁会出现在我的未来生活里?人生的终极问题之一,每一个人都会在心底思虑……
他们在思考美。什么是美?美在何方?怎么寻觅?这是人性中至真至纯的问题……
正青春,正迷茫!
青春,需要守护!青春,需要引领!青春期的孩子们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达成共识,协调行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倾听心声,理解万岁!青春期的孩子们有太多的心里话想要倾诉,想要获得他人的爱和关注,但是许多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极端的表现为破坏(环境)、打架(争吵)等行为。这个时候教育者要给予他们理解、信任,经常进行沟通,要学会共情式倾听。
在家庭里,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与平时不太一样,要及时询问,注意态度要温和,语言要轻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自己是有安全依靠的,此时孩子就会将自己委屈诉说出来,家长要因势(因事、因时)利导。家长要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把孩子真正当做家庭一员,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倾听孩子的建议。
在学校里,教师同样要关心学生的言行和情绪,如果发现有别于平常,要通过同学们先了解情况,采用谈话、写信、小组帮助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良情绪。
在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用宽容的心态面对青年人 ……
“我”的青春谁做主?
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去走,别人无法代替!青春期是自我蜕变的关键期,是麦子灌浆的时候,更多的需要自身的努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大包大揽所有家务,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有的家庭采取金钱奖赏做家务的方法,刷碗、扫地、做饭、洗衣服等每一项家务都有定价……这些都是错误的引导!孩子自己的内务必须自己整理,比如自己的衣服洗涤、自己的书桌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和保持,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自强意识;公共的空间整理和家务活动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因为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担当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承担班级任务,这就是学校经常采用的自主化管理岗位设置,这些岗位分工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学校要开展系列的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锻炼身体、学会竞争、找到自信、承担责任、接受失败、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共处。
在社区活动中,要让年青人多去承担工作,锻炼自身、提升能力、勇于担当、融入社会……
每一个孩子的青春路径不一样,但是这个过程是美好的,花开自有期,绽放各有时,晚开的花朵和早开的花朵一样美丽!愿每一个青春都不负韶华、逐梦飞翔!
(作者,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朱晓峰)
上一篇: 低声教育,对孩子最好的爱
下一篇: 孩子,我们还能陪你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