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做一个有目标的人
日期:2023-04-11
浏览:
“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不仅是毅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目标感是否强烈的表现。目标感强的人走到九十里,他会以剩余一半的心态对待余剩的十里路,因为距离目标还远,不努力的话,以前的一半就白费了。目标感不强的人走到九十里,一想到还要走余剩的十里路,或坎坷或艰难,世事难料,就失去了前进的勇气。所以在家长做家庭教育的时候,帮孩子树立目标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打好了基础他学习才会有动力。我对学校四年级二十五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你长大了干什么?”两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追问的结果是,一人愿意为这目标去努力,付出再多也愿意,再苦也愿意,并且这个目标从上小学就没有动摇过。就我们所了解的,他在各方面的表现也趋近这一目标。为什么要放大这件事?因为23名同学都不知道长大了要干什么?一个连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你指望他的学习兴趣能保持多久?他的学习动力能保持多久?那是不可能持久的,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我们相信真正有目标的人,并且为目标肯付代价的孩子,一定会成功的。案例:学校2023年踏青春游,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了疯狂的玩,玩了这样玩具,玩那样的玩具,玩着玩着都不玩了,围在我身边。我问“怎么都不玩了?”“不知道玩啥,没意思。”我又问“那你们想玩什么?”“不知道。”接着再问“那下下次还来吗?”“来”“玩什么?”“不知道。”一群孩子茫然的很,仿佛玩什么都有兴趣,每一项都玩。可又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玩什么都无所谓,总之只要玩就够了,带着这样的目的来玩,收获什么呢?孩子说的最真实“累”,并且是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没有目标,就没有征服感,没有成就感,没有获得感,没有价值感,你说他能收获什么?故事得从劳动课《香椿拌豆腐》说起,劳动教材上说的是“香椿拌豆腐”。分工是:孩子们从家里拿香椿、豆腐,我拿调料、案板、刀具等。结果微信里家长就问了“没有香醇,能不能与他人合作?”“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使用小葱。”“没有香椿”……我顿时哑然了,农村没有种香椿吗?没有不能买吗?几十块一包的香烟,几百块的衣服,几千块的手机等等都买了,为什么就难为“香椿”呢?这其间暴露什么问题呢?我给了他们目标,他们却发现完成这一目标太难了,于是找家长帮帮忙以各种理由解决。最后只能是“小葱拌豆腐”。如果失去了目标,它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所以在家长做家庭教育时,不能让孩子做一个有目标的人,你就只能面临一个问题,事事都要为他操心,事事都亲力亲为的替他办,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就拿攒钱盖房子这件事来说,为了盖好房子,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可看到房子建成时,那种泰然、坦然的心理成就感油然而生。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目标的人也是如此,孩子成功时,那感觉也这样。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培养孩子有个什么样的目标?是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你的目光是盯着分数,这次考70分,下次考75分,下下次考80分,看似没问题,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但孩子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他对这一目标感兴趣吗?他对这学科掌握究竟怎么样?他知不知道要完成这一目标要付出多少代价?所以看似合理的目标,最终只能落个唉声叹气,落个“你咋不争气呢?”因此,培养孩子有目标是要教育孩子为目标的实现需要付上哪些代价,家长要付上哪些代价,如果家长和孩子两者都只是定一个目标,而不去努力,真的那就是一个梦想,而不是理想。真诚的希望家长们能在孩子做一个有目标的人上面多下功夫,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再好的方法用不对,也只会害了孩子,反而适合的方法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目标的人,不是要在方法上下功夫,而是要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作者,方城县杨集乡宋庄小学老师石刚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