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左,育在右,真爱在中间》——浅议《爱的教育》中父亲的育儿方法

日期:2023-04-04 浏览:

幸福的孩子家家相似,不幸的孩子各有不行。今日中国社会教育内卷严重,每一个家庭、父母都倍感焦虑,这种焦虑全部传导给了孩子,让他们稚嫩的肩膀承受了巨大压力,好似小鸟的翅膀系上了大石头。

今日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很受启发。这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它没有生涩的理论,没有读不了、读不懂问题 ,但是它蕴含的内容太丰富,值得你去重读,甚至一遍又一遍的阅读。

小说以小学生恩里克的日记形式,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的老师和同学;他的街坊和邻居……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看上去都那么平常,读起来却是那样的感人。小说用孩子的视角,向人们讲述着、传递着人类那些最淳朴、最本质的爱 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周围所有的人。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的育人方法。

文中主人公恩里克的爸爸意识到孩子不尊重母亲,就写信告诉他,母爱是人类中最为神圣的情感,热爱母亲吧,她用无私滋润我们心灵的荒漠,用奉献扫除我们内心的阴霾!

恩里克的同学父亲是泥瓦匠,家里很穷,这个同学来主人公家里做客,身上的灰尘落在沙发上,父亲不让擦去,他告诉儿子:劳动不会脏,他身上留有劳动的痕迹和标志!他首先是你的同学,其次才是工人的儿子!

当父亲感觉到孩子有抱怨老师的意思,立即给孩子写了一封信,讲述老师的付出,将“老师这个称谓比喻为世界上父亲之外的最美妙的称呼,引导孩子要懂得感恩。并且带孩子去看望44年前自己的老师,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后来恩里克的老师生病的时候,恩里克主动去看望。

在恩里克回家的道路上撞了一位妇女,父亲写信给他:马路上也有义务,那是所有人的家!一个民族的教养首先要从它在马路上的举止态度来判断!

诺比斯的爸爸让自己的孩子给穷人的孩子道歉,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同时老师也深情的告诉学生,这是本学期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梅奎內兹工程师为仆人积极治疗疾病,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

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而然的,例如父母爱子女;另外一种是教育启发的,例如对祖国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等等。这两种类型的爱绝不是割裂的,他们是互相融合,互为成长的。

小说中的父亲们无一不是绅士,都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孩子,什么是真爱,孩子们也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父亲,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爱。

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深夜替父亲抄写文稿,赚取全家人的生活费,经历曲折之后,父子互相理解并深爱。

克雷蒂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招呼父亲的生意,同时还在抓紧时间进行学习,虽然很辛苦,孩子却快乐幸福,因为善良和孝顺父母。

还有帕多瓦的小爱国者、伦巴底的小哨兵、撒丁岛的小鼓手等等,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值得自己付出所有的母亲,那就是自己的祖国!

……

一个人一生可以走多远,生活可以有多幸福,首先取决于他的原生家庭,母亲为孩子带来安全和温暖,父亲为孩子带来道路和力量。

爱可以让孩子产生力量,这个力量可以生出四棵有生命力的小树苗,第一个叫勇气,第二个叫担当,第三个叫承载,第四个叫包容。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是每个人都有的天赋,经由唤醒之后,每个人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家长常说养育孩子不容易,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只有“养”,而缺少“育”,因为家长都在表达焦虑,却没有真正的进行考虑,我们究竟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这本书中,父亲扮演了很多角色,父亲是孩子成长的忠告者、保护者、陪伴者、激励者、 示范者孩子的聊对象、远足伙伴、交心朋友, 孩子不良情绪的化解者、不良行为的训育者……

看看这本书吧,这应该才是养育孩子的真谛!

 

(作者,朱晓峰,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


版权所有:河南省当代家庭教育研究院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豫ICP备2001629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745号

网站访问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