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复杂的动物,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而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发现特点,而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可能也不一样,家访的意义由此凸显。
班里有个孩子叫霖霖,5岁了,是一个很帅气的小男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幼儿园里不怎么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也不爱说话,比较内向,有时候还会有攻击性行为。
我找了霖霖的奶奶约谈,又打电话给霖霖的爸妈沟通,才得知,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压力大的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他们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呵斥、打骂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爷爷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霖霖看到父母眼神总是躲躲闪闪,不敢与父母多说话,更别说交流沟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个内向偏激的性格。
了解情况后,我又跟霖霖的父母进行了电话沟通,把霖霖的问题详细地跟他们分析了一下,并且给出建议,做好家园合作,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接下来的几天,我仔细观察霖霖,孩子早上来的时候对老师的话总是抵触情绪很大,到下午就会好很多,第二天来后依旧如此,如此反复了几天,我意识到,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情况,晚上我来到了霖霖家。
家访的时候我发现霖霖父母改进了一些教育方式,可每当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奶奶就会充当挡箭牌的角色,使母亲的教育无法正常进行。霖霖现在由于多种原因,对奶奶过分的依赖,而对老师和父母的话自然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对霖霖家庭了解越多,越激起了我要改变现状的斗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决定双管齐下。
在幼儿园,我认真观察记录霖霖在幼儿园表现,多次找霖霖谈话,取得他的信任,了解他的想法,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只要发现霖霖身上的闪光点,就在全班孩子面前进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我还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在教育活动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他,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让孩子去体会成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多次对霖霖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深入分析了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家长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不能平心静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二、和孩子认真互相承诺,不要和同伴动手,打人是不对的。三、教育孩子时统一理念,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看半小时图画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与同伴交往间语言表达逐渐增多,动手现象减少。
通过努力,我和霖霖父母、奶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幼儿园老师负责引导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一切为了孩子!
经过不断的电话沟通和约谈,长达几个星期的家访跟进了解和教育,孩子的生活和交流习惯终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与同伴能和睦相处了,遇到事情也不再是一味的认为打架就能解决了,教育活动中,也能认真倾听,主动发言了。我把这些都告诉了家长,家长也非常高兴。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的转变,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和沟通能力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回想这一过程,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幼儿园教育同样如此,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漯河市实验幼儿园老师王亚爽)
上一篇: 让好习惯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下一篇: 培养爱学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