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校之力 办优质教育
作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现代化公办学校,在周口市委、市政府及周口市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周口市文昌中学自2013年创建伊始,就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办家长满意的教育”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多年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文昌中学不断强化日常管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办学档次,迈出了扎实工作、昂扬奋进的新步伐,谱写了家校合力办学的新篇章。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毋庸置疑,这充分表明了家校合作在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为充分调动每一名家长的积极性,文昌中学结合校情,探索完善了“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体系,由普选产生班级家委会,在班级家委会组建的基础上成立级部家委会,由级部家委会采取自荐和选拔的方式最终产生校级家长委员会。家委会内部自主管理,民主协商,并融入学校正常管理体系,监督学校日常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文昌中学坚持依法办学,各项管理制度齐备完善,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家委会工作制度,规范了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学校提出了“学生在校三年,家长值班一天”的口号,并开展“五个一工程”——家长来校“值一天班、吃一顿饭、听一节课,留一个建议,说一个优点”,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学校的管理,就是希望让家长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有个新的了解。这种开门办学的举动,真正让家长零距离接触学校的方方面面。让家长看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及时的改进和调整,让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完善。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为引领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升家长素养。文昌中学要求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学习活动。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智慧父母大讲堂”“文明十二家”“家校联欢”等活动,为家长素质的提升,教育孩子方式效率的提高搭建平台。教学相长,这种公益性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家长自我教育提升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和谐了家校关系,丰富了办学资源,同时提升了学校周围社会乡村的文明风气,形成了家校社会和谐礼让包容互助的君子之风,为促进当地文明做出了贡献。
家长和学校永远是鱼水关系,这是相互依存、互利共赢、合作共进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纽带就是学生。为方便家长,让家长走进学校,文昌中学的家长接管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学校实行“唤妈妈回家”工程,把餐厅、寝室、卫生、安保、园林绿化等150个就业岗位留给家长,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吸引家长成为第三方评价,让家长评教、评校。学校餐厅由家长委员会主导,结合家长意见,确定学生餐费标准。学校餐厅实行阳光采购,成立有家长主持的监督小组,通过和餐饮公司的相互监督、市场询价,为学生争取到最大利益。同时在餐厅做饭环节,顿顿都有家长参与,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学校安全问题。
聆听家长心声,体察家长诉求,既巩固了家校同盟,赢得社会赞誉,也促进了学校发展,吸引了家长对教育参与的热情。学校走班选课,项目多,班级多,教师少,现有师资做不了,很多有才华的家长主动加入教育阵营,协助学校做教育,变近5000名学生为上万个潜在教师资源,这种大教师队伍真正让孩子们见识广阔,同时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
多年来,经过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家长同心协力,家长自身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加强了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学校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教学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高考成绩连年阶梯式递增提升,极大地提振了文昌师生和家长的信心。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文昌中学教学成绩再次取得的可喜成绩,高分人数、本科上线率均大幅度提升。文昌中学家校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应。教育部德育处处长孙学策对文昌中学的后勤家长社会化模式的高度赞扬,并同意聘为文昌中学“德育顾问”。全国中小学后勤管理学会钱昌炎会长在文昌中学调研,对文昌中学的家长管理模式高度评价,并且建议把这一优秀成果在全国推广。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会议上,学校作为代表介绍家校管理经验,得到了清华附中等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被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家庭课题组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并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河南省教育系统卓越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文昌中学将继续秉持办家长满意的教育的理念,高举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旗帜,家校合力,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人才!
上一篇: 鹤壁市湘江小学
下一篇: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