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再建设工作,经过实践摸索出了以以“四动合一”为抓手、“四位一体”为模式的优秀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不断推进家校联合办学的理念,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一、系统上下联动 增强“推动力”
陕州区一中学校紧盯发展定位,把办有质量的教育作为第一动力。以提升素养开发潜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家长学校效能,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家长学校及家委会的章程、制度,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校委会—家委会—班主任—家长“四位一体”立体化的家校管理体系。通过家校协同配合,使得全体师生精神饱满、积极进取,家校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
二、创新活动驱动载体 增强“渗透力”
为提升家校合作效能,学校创新载体,不断提高家校合作质量。一是勤于做“加法”提升家长参与度。每周每班邀请一名家长陪餐,近几年来,家长陪餐达468余人次,收集高效建议203条。每学年邀请家长参与校服征订、监考员与全区文明交通宣传,让家长体验教师工作,零距离观察学生。截止本期,共有12810名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其中2806人参与体验学校“灵睿”科技馆,有6000余人次参与学校组织的感恩励志报告会。1000位家长参加了12次“情系一中,奋斗有我”家校联谊鼓劲会。2020年抗疫期间,校委会全体领导协同电信部门解决了103名贫困生线上学习网络与技术难题,实现了钉钉线上精准教学全覆盖。同时积极与新疆哈密市柳树泉农场学校对接,成立了“豫哈一家亲”线上教学教研指挥部,建立了两个亲人班,柳树泉农场学校七八年级的教师、学生及家长738人先后加盟陕州一中班级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后陕州一中和柳树泉农场学校“豫哈”线上教学实践已经做为河南省援疆工作典型案例。二是勇于做“减法”转变家长不理性教育方式。每学期学校组织家长到校参加文明家长培训,重点围绕盲目攀比、心理调适、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科学饮食、学生成长等举办培训会。教会家长正视孩子个性发展差异,用发展的眼光树立科学育儿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减少语言暴力,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合力。3年来共组织培训6次,培训家长2400人次,有效沟通了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家庭的向心力。三是善于做“乘法”提效能。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邀请家长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蜕变。开学典礼、九年级“冲刺60天誓师大会”毕业典礼邀请全体家长全程参与学生的出场、宣誓,并和学生一起签下郑重承诺。每年的拓展训练和研学旅行都会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先后到三门峡、洛阳、济源、南阳、山西运城、陕西、渭南3D打印基地等地研学,凝聚了“担当善为、勠力同心”的团队正能量,增强了师生 “幸福一中、魅力一中”的获得感,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是巧于做“除法”去包袱。学校针对初中学生青春期易叛逆遭遇父母更年期的特点,投资5万元建设豫西第一家家校网络倾诉终端---“青风铃”小屋。设置专任心理辅导教师,正确疏导学生与家长间的矛盾,沟通家校,和谐家庭。
三、运用课程推动 压实责任增强“内驱力”
学校选配教学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教师,对接家长诉求,紧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用深入浅出讲授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发展趋势、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共研家庭教育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等。每学年坚持授课12次,每次3课时。做到责任明确化、目标精准化、效果突出化。使家长进来、留住、学好。
四、强化内外互动 盘活资源彰显“影响力”
借力腾讯微信群强大功能,及时更新和发布班级圈内容,使家长全程全方位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每学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所承包的学生至少访谈2次(或通过电话、微信访问)。做好各项告知书安全提醒。
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580余万元,建成了学校“灵睿”科技馆,建成以来到馆参观学习的学生及家长3000余人次。去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胡如忠到校指导科普工作。
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盘活了资源,增进了“选择一中、我必成功”价值认同度,聚焦了“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学生发展目标,既为社会了解学校打开一扇门,又为师生健康成长传递了正能量,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口碑。
该校家长学校打造了管理立体化、培训常态化、活动效能化、合作实效化的“四化”家校合作阵地,提升了家校合作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家校合作之路,为实现学校“二次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